close

話說拍完晨曦之後,因為其他兩位弟弟的熱血沸騰,再加上往家的方向是順路,
所以我們就直接驅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-「老梅綠石槽」,去拍另一種屬於大自然的美哩。

萬里到老梅這段路程其實並不長,途中經過金山、石門,基本上不會超過2-30分鐘就到達老梅了,
但是如果用邊走邊拍照的話,中間還有些景點是可以拍的,金山金包里老街、石門洞、石門風車...等。
不過如果我是用後者的方式抵達老梅的話,我可能一整個就沒生命跡象了,所以還好是直接抵達,QQ。

到了老梅之後,依據在Google上面找到的走法走進了一條小巷之後,很快就可以抵達停車場,
下了車,就可以直接看到老梅這邊的海岸線了,不長,但是因為有綠石槽的加持,就變成了經典。

可惜的是,綠石槽的數量並沒有特別的密集,不知道是因為人為的生態破壞還是甚麼的,所以數量不多,
但是基本上要拍照是不會購成甚麼太大的問題,只不過不知道會不會過了不久,就看不到這般美景了,
真是令人不禁唏噓,所以,大家要注重環保,多愛地球一點,地球就會多留給喜歡攝影的人多一些美景哩。

要看照片之前,先跟各位介紹一下「石槽」:(更多照片於相簿內)



「石槽」,是一個地質名詞。老梅石槽,位於老梅的海岸,大約在富貴岬角東南側約一公里處。
老梅溪發源自竹子山,向北流經老梅村入海,由於受到東北季風波浪搬運及堆積作用,
於是在老梅附近形成海岸沙丘,而介於海灘與海水間卻產生一種特殊的石槽景觀。

這是由於海岸礁岩地層上升,經過波浪長期的歲月沖刷,質地鬆軟的部份被侵蝕,
於是剩下較堅硬的岩石部份就形成縱向的溝槽。因此石槽,是老梅海岸最特殊的地質景觀。

至於為什麼老梅的石槽礁岩何以能如此翠綠而多姿呢?
原來,這礁石是火山岩,適合海藻類附著生長,海藻死去後,殘骸硬化成一層薄薄的石灰質,
新的藻類就在這層石灰質上,繼續附著生長,如此一生一死不停地循環,終於堆疊出這美麗的藻礁。
所以老梅石槽之美,絕非一朝一夕,而是經過了長年歲月累積形成的天然美景。

不知道是因為時間還早(約莫七點左右),或是天氣有夠熱(老梅海岸沒有遮蔽物= =")的關係,
這裡的訪客出乎我意料的少,除了我們四個人之外,只有看到一個老人家在那邊攝影,
雖然等我們開始拍照之後陸陸續續來了一兩個,但是訪客真的不多,喜歡攝影的,完全不用考慮卡位問題。

所以,我們就開始拍哩!!!

下面是幾張我今天的作品,有興趣的就先看看吧,如果喜歡,歡迎到我的相簿幫忙衝一下人氣囉。







(這張比較特別,是用IR濾鏡拍出來的石槽,味道比較不一樣,所以先做個說明嘿)


想看更多照片請點這裡→「點我觀看全部老梅綠石槽的照片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蛋餅不加蛋™ 的頭像
    蛋餅不加蛋™

    o(≧o≦)o 阿馬蛋™的影像部落 ♂

    蛋餅不加蛋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