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認識淡水其實已經好一段時間了,其實淡水有很多地方值得去走走看看的,直到最近開始瘋狂拍照,
才陸陸續續發現其實有很多地方值得每一個來淡水的人,甚至是住在淡水的人,去走走看看的,
就好比說我已經知道滬尾砲台很久了,直到今天,我才真正的去走了一遭這個地方,
一方面可以拍照,另外也可以多了解一下屬於淡水的文化,不然身分證都改了,對淡水不夠了解就遜掉哩。

淡水舊名為滬尾,由淡水沿台乙線往漁人碼頭方向,於忠烈祠前方右轉就是滬尾砲台,
或從忠烈祠前的停車場旁走往淡水高爾夫球場,沿著柏油路上行,在淡水高爾夫球場旁,隱身於樹林裡的就是滬尾砲台。
砲台正位於忠烈祠與球場之間的樹林裡,目前被列為二級古蹟。

滬尾砲台是1884-5年中法戰爭後,劉銘傳為防衛台灣海防,在光緒十二年(1886年)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本砲台,
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,劉銘傳親題「北門鎖鑰」門額。砲台坐北朝南,為一隱蔽性的暗砲台。
形狀為矩形,由外而內有:土垣、豪溝、子牆、砲座、被覆、甬道及廣場。
由於建造好後,並未實際參予戰爭,所以整個砲台,除了中間的營房,其他砲座城牆,保存的很完整。

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看圖片囉。

還沒走進滬尾砲台之前,就會先看到這個小牌子,大致解說一下滬尾砲台的歷史,讓參觀的民眾可以更加了解。



接著看到的就是我上面說的,由劉銘傳親提的「北門鎖鑰」大門口了。



走進去之後,可以看到木門上面的兩個獅子,就順手一拍哩。



進來之後各位可以延著參觀方向的指標一路走,基本上會讓你看完所有該看的。



接著會看到的是好幾條甬道,由於現在砲台不再是作戰用,所以有幾條甬道已經變成了展覽室了,
除了可以讓參觀的民眾進去參觀一些文物以及了解歷史之外,更可以體驗一下在甬道內的感覺。







這條甬道是空的,據說是可以做為士兵的寢室用。



這條是通往樓上主砲台的通路,上去之後分成東砲台以及西砲台。



上來之後可以看到牆壁有一個一個的凹槽,這是儲彈槽。



四個角落分別可以看到這樣子的東西,根據內部人員的解說,這裡是用來架機槍的。



這是主砲座的位置,試著利用黑白色調營造出一點舊照片的感覺,不過好像失敗了,哈!!!



這就是以前放"阿姆斯壯後膛鋼砲"的位置,還有一個說明牌哩。



上來樓上之後,就會有一條"禁止跨越線",應該是不希望來這裡參觀的人發生甚麼危險所以才這樣做的,
因為如果跑的太出去,基本上就會從樓上直接掉到樓下,說實在的,挺危險的,所以各位千萬要留意這條線唷。



基本上,滬尾砲台就是這樣哩,站在這哩,或許不會感受到甚麼戰爭的感覺,但是閉上眼睛細細回想,
從前的古人為了保衛屬於自己的家園,做了多少的努力,經由了多少人,流了多少汗所建築而成的一座砲台,
的確是有其存在的價值以及意義的,所以如果各位有機會到淡水的話,不妨來這裡走走,
或許會有更多的體驗以及想法唷。

照片的部分並沒有全部貼出來,如果想看的話,也幫各位先準備好哩,
想了解更多屬於滬尾砲台的淡水古文化,就點下面連結吧。

想看的話,請點這裡→「點我直接去了解一下滬尾砲台的淡水古文化」的所有照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蛋餅不加蛋™ 的頭像
    蛋餅不加蛋™

    o(≧o≦)o 阿馬蛋™的影像部落 ♂

    蛋餅不加蛋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